北京皮肤病网上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53855783569549&wfr=spider&for=pc作者:多多黛
来源: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最近,朋友极力推荐我去看一部名为《了不起的老爸》的电影。
她说,这是一部有温度的电影,是父亲版的《你好,李焕英》,去看看电影里的这个爸爸有多了不起。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一个患有罕见疾病却怀有“马拉松梦”的少年肖尔东,他的爸爸,是一个固执逼迫儿子预习“盲人生活”的出租车司机父亲肖大明。
互不理解的父子俩,却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互换身份”,并肩站在了起跑线上……
父子间的矛盾、冲突、和解和爱,在这分钟的电影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看得我几度热泪盈眶,从电影院走出来后,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总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对于父亲,反而多了一份疏离和一丝抗拒。
其实,那个看似粗糙的男人,不是不爱孩子,他们只是不善言辞,把爱都藏在细节里了。
01
父爱总是疾言厉色,却也百转柔情
当一个男人,他不再血气方刚,开始变得柔软,那他一定是当了爹。
因为有了软肋,所以心也跟着软了起来。
电影刚开始,是一段肖大明儿子肖尔东的独白:
我喜欢跑,可以跑得很快。
可是,我的老爸肖大明总是各种担心我,不让我跑。
我想报体育,他硬是冲到学校,把我揪出来,阻止我。
而肖大明阻止儿子跑马拉松的原因,就是担心他的身体。
因为儿子遗传了妈妈的多发性硬化症,典型症状是视神经萎缩,病发严重会危及生命。
老婆因此过世,肖大明不想悲剧在儿子身上重演,于是想尽办法阻止儿子跑马拉松。
他对儿子说:“别忘了,你跟别人不一样!”
他对教练说:“肖尔东有病,你不能让他跑。”
可肖大明越是不让儿子跑,肖尔东越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跑。
他苦苦哀求教练,给他一次机会。
虽然,自己跑马拉松只有1%的成功几率,可他也想拼一拼,哪怕是为之付出生命,又有什么关系。
面对儿子的坚持,肖大明矛盾极了。他何尝不想支持儿子的梦想?可他不能啊!
他已经失去了妻子,不想再失去儿子。即便儿子怨他、恨他,可他还是要阻止。
肖大明其实像极了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爸爸:他们明明是爱孩子的,可总是用最严厉的语气拒绝孩子;他们明明对孩子无比的关心,可这份关心却总是显得那么的不近人情。
就像《了不起的老爸》的导演周青元说的那样:
我常常觉得父子之间的情感非常含蓄,彼此都爱着对方但说不出口。
父爱无言,却最深情。
他们疾言厉色的背后,藏得都是百转千回的柔情。
02
他拼尽全力,只为了爱你
肖大明看似粗犷,却有一颗柔软的心,把所有的苦藏的小心翼翼,用实际行动去爱护、陪伴着自己的儿子。
平时跑车很辛苦,可他舍不得吃肉,面对同事的调侃,他只说:“少吃肉,多陪儿子几年。”
他不是不吃,是“吃不起”,因为要省钱,给儿子更好的生活。
他说自己不仅要儿子一辈子,还要养儿子两辈子。
这话不是吹牛,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能够独自生活,而他的儿子身体里有一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毁了他,所以他要为孩子多赚些钱。
公司晚上有订单,需要通宵跑车,别的司机惜命,说再多钱也不去,他却第一个冲上前。
到处打听偏方,给儿子补身体。听说吃羊眼汤对眼睛好,经常买回来炖汤给儿子喝。
虽然儿子每次检查身体都很好,可他还是不怕花钱,定期带儿子去检查。
儿子的钢琴坏了,即使儿子弹得并不好,可他还是给儿子买了正宗的德国货。他可以凑合,吃的差用的差,但是给儿子一定要最好的。
在儿子犯病之前,肖大明一直是一头长发,这是他内心对于梦想最后的固执,年轻时,他曾是乐团的小号手,是为了儿子才放下小号,握起了方向盘。
后来,儿子犯病了,他剪短了自己的头发,也是在与过去告别。
他扮成一个护工老赵,去照顾儿子。配合他的一切想法。
给儿子点烟,扶起他推倒的单车。看着儿子喝醉,担心他摔倒,亦步亦趋地跟着,用手护着他下楼梯。
虽然老爸没那么聪明,明明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却总是笨手笨脚,可他还是爱你的啊。
正如韩剧《》里说的那般: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的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03
孩子需要陪伴和引导,而不是掌控
吴晓玲在《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一书中写到:“也许成人的无知才是教育真正的障碍。”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能做到的是陪伴和引导,而并非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肖尔东对于老爸的各种关心并不领情,认为他是在干涉自己的生活。
这一点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但实际上,的确是这样。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论是老爸,还是老妈过多的关爱,都会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负担。
肖尔东不喜欢钢琴,可是,老爸逼着他去练,为了适应以后“万一失明”后的生活,还必须得闭着眼练。
家里钢琴坏了,老爸不和他商量,又买了一台回来。
明明眼睛看得见,却要被逼着闭着眼练习走盲道。
肖尔东的老爸发现他在训练跑马拉松,就强制性把他锁了起来,还藏起了跑鞋。
可没有鞋,肖尔东也要跑。因为跑马拉松是他的心愿,他只要这一次机会。
这一次,肖尔东以前所未有的倔强来对抗老爸,也是第一次,他想挣脱老爸对自己的控制。
马拉松的枪声一响,他光着脚跑了起来。脚底磨出了血泡,地上血迹斑斑,触目惊心。
肖大明妥协了,他提着鞋,喊肖尔东穿鞋,可他不听,也不停。
但这一次,肖尔东却犯病了。为了配合治疗,肖尔东被老爸按住,打了点滴,这种点滴会让他脸上有疱疹,浑身没力气。
肖尔东彻底和父亲决裂了,因为从小到大,他都配合老爸,可他却一次机会都不愿意给他,他住进了哥们方墩的店里,不愿意回家。
因为爱孩子,我们总是想法设法去帮孩子避雷。
自己吃过的苦,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孩子再来一次,于是,我们开始告诉他们,什么不可以做,甚至,是逼迫。
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因我们而来这个世上,但却有独立的思想和身体,所有的酸甜苦辣,他们需要自己去品尝。
而我们能做的,不是干涉、强迫,是陪伴、鼓励和指引。
04
前半生,父母陪孩子跑;
后半生,需要孩子独自跑
肖尔东犯病后,很消沉,整日躲在储物间,不见人,不吃不喝。
肖大明终于妥协了。
他去求教练,拖着两百多斤的身体去跑步,健康饮食,只为了能够给儿子当陪跑。
他坚信,儿子想做的事,自己可以陪着他。
在跑马拉松那天,父子俩的手,由一根陪跑绳连着。
这一头拴着老爸,那一头拴着儿子。
中间,肖大明摔倒一次,为了不耽误儿子,他负伤跑步。
可最后,在三十公里处,他跑不动了,肖尔东也想放弃,可肖大明鼓励儿子:“你必须跑,跑赢你自己。”
在肖大明用力甩开陪跑绳时,他已经懂得了,养孩子,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
而在肖大明松手的那一刻,肖尔东脸上的自信又重现了。
他脑海里,闪现了当年妈妈跑步的样子,是的,他要像妈妈那样,努力地跑下去。
孩子前半生,需要我们的陪伴,可他们的后半生,却需要独自去面对。
这是一场接力赛,没有人能全程陪跑。
每个人的一生,自有他们该经历的苦难,在这场不断打怪升级“游戏”中,我们没法替孩子打败所有的妖怪,扛下所有的苦,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练就他们打妖怪的本领。
就像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过的那样: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愿以观看电影后的几个小感悟,与大家共勉。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多多黛,80后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写给你们看。本文转载于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最贴心的科学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