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太太,晚上跟小孩子大吵了一架,当天晚上眼睛很痛,突然就看不见东西了。别以为这是个瞎编的故事,医院眼科副主任汪怿医生向我们讲述的一个真实病例。这位患者患上的就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及我国排在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不要以为它离我们很遥远,如果不保护好眼睛,青光眼随时会找上门。为了让大家对青光眼的防治有更深的认识,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汪怿医生的办公室,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汪怿,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青光眼、角膜症及眼表疾病的诊治。专家门诊:周四上午(三墩院区)。
情绪大幅波动,青光眼找上门汪怿医生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一位老太太,晚上跟小孩子大吵了一架,当天晚上眼睛很痛,看不见东西。经检查后确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情绪波动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还会使血压升高。长期出现情绪激动、视疲劳、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都可以诱发青光眼。”
图为青光眼病人的视神经苍白萎缩
为什么长期便秘也有诱发青光眼呢?“长期排便不畅,会使静脉压升高,诱发青光眼。而长期疲劳,增加患上青光眼的风险。”汪怿医生解释道。“我们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通过听听音乐、旅游、写字画画,来陶冶情操、稳定情绪,这些都会有利于对这个青光眼疾病的控制。青光眼不可逆,患上就失去希望?汪怿医生说,青光眼是眼科的一个慢性病,它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治疗过程是患者和医生相互配合的,患者需要做好长期的随诊的准备。一些青光眼的老患者,他知道这个毛病该怎么做,他就会很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治疗。这样对病人而言会很好地控制视神经的损伤程度。
有一个病人的故事让汪怿医生感到很惋惜。“曾经有一位病人,我们觉得他属于可疑青光眼,建议他一年来复查一次。结果后来他自己感觉眼睛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就没来复查。两三年后才来检查,检查后发现,他的视野已经出现了缺损,杯盘比明显增大。刚开始无明显的视野缺损,后来变成了弓形的缺损,视野进一步缩小,开始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了。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及时复查。”
青光眼是老人的专利?还是年轻化?“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青光眼是一个包括全年龄段的疾病,刚刚出生的小孩可能有先天性青光眼,十多岁的青少年也会得青光眼,成年人老年人也不例外。”汪怿医生向我们介绍。
汪怿医生向我们科普了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有青光眼家族史的,就是说父母亲有青光眼的,那么他的孩子有可能会有存在情况的可能性。二、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的白内障开始加重了,晶状体膨胀,可能会诱发青光眼。三、患有高度远视的人,因为他的眼轴本身就比较短,眼睛结构跟正常人不一样,那么他也会容易的机会。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不好的患者和眼外伤的患者也容易发生继发性青光眼。不要把定期检查不当回事!“普通人的话,我们建议三十五岁左右,最好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每隔三年检查一次。四十岁以后,最好是每两年检查一次。六十岁以后,建议每年都要做一次检查。”
需要做哪些检查呢?汪怿医生说,“由于青光眼的分类比较复杂,所以相应的检查也比较多。一般来说,基本检查包括眼压、视力检查、视神经检查、视野检查、前房角检查等。目前还有一些基因检测,能检测到一些青光眼的遗传特性,需要到专业的机构做。”关灯玩手机会得青光眼?汪怿医生提醒大家,“不好的生活习惯,都可能诱发青光眼。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第一,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易怒激动和消极。第二,不要长时间用眼。第三,不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停留太长时间。在黑暗的环境里面待很久,瞳孔会散大,会使房角狭窄关闭,导致眼压升高,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四,不建议一次性大量饮水,突然大量喝水,血容量突然增加,有些人眼压也会升高,可能诱发青光眼。”如何尽早发现自己患上青光眼?汪怿医生介绍,青光眼有分急性跟慢性之分。如果是急性的闭角型青光眼,一些患者会出现很剧烈的眼痛眼胀,然后头痛、视力骤降,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医院就诊了。如果是原发性开角性的青光眼,出现不适的症状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前期可能有出现视疲劳,不明显的视力下降等情况。所以,如果是长期的、轻微的眼部不适,医院检查的。
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来说,越早发现和治疗,对保持他的视功能会越有好处。因为青光眼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早发现,对眼睛的损伤会小一些。建议大家,如果眼睛有眼痛眼胀、看灯光出现五颜六色的情况,头晕等,医院检查。
你还听过哪些健康谣言?
你想让医生解答哪些疑惑?
都可以在留言里告诉我们哦
来源
19楼(my19lou)
编辑:萧梵Vincent
审核:口袋
在白内障手术要知道那些?
1、白内障手术后,一般多久视力能够恢复到最佳状态?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现代白内障手术切口1.8-2.2mm属微创,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视力才会恢复到最佳状态。如果手术后需要配镜,也建议在手术后1个月可以验光。
2、白内障手术后看远处清楚了,但是看近处模糊,这是怎么回事?要看近处时怎么办?
白内障手术更换的人工晶体分为好几种:单焦点晶体、三焦点晶体和多焦点晶体等等。由于适合放置三焦点或多焦点等特殊人工晶体的患者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现在部分的患者还是采用单焦点人工晶体,单焦点晶体的特点是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看东西清晰,小于或大于这个距离范围时,只有戴上眼镜才能看清楚。手术时,如果设定的是患者看近处比较清楚,那么手术后看远处就需要佩戴眼镜;如果设定的是患者看远处比较清楚,那么手术后看近处就需要戴眼镜。如值入多焦或三焦的人工晶体可以满足部分患者不同距离看东西的需要,可以白内障手术时同时矫正屈光不正,也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部分患者看东西时视敏度下降、眩光等发生率。
3、有的患者白内障手术后,总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飘,这是怎么回事?可以治好吗?怎么治?
手术后感觉眼前有东西在飘动,说明患者有玻璃体混浊的问题。通常手术前患者就存在这个问题,与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体无关。之所以手术前患者没有感觉到,是因为晶状体发生了白内障,看东西都不清楚,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有东西飘动。就像在黑暗的屋子里看不见空气里漂浮的灰尘,拉开窗帘,阳光照进来后就能清晰地看见灰尘一样。手术换了人工晶体,患者看东西清楚了,就能明显感觉到眼前有东西在飘动。眼前有东西飘动的感觉,一般对生活影响不大,可以不用管它,而且目前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如果感觉眼前有不动的黑影,就要高度警惕了,提示可能出现了眼底出血、视神经缺血或者视网膜脱落等疾病,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失明,一旦发现“不动的黑影或看东西有遮挡感”,医院就诊检查。
4、有的患者手术后还是看不清,检查后医生说是有眼底病变,为什么手术前没有检查出来?有眼底病变现在应该怎么办?患者手术后还是看不清,手术是不是白做了?
白内障手术前通常都要做一系列检查,包括检眼镜、B超、OCT、眼前节分析、Master等,如果白内障不严重是能够查出来眼底是否有病变的。但如果白内障比较严重,就像患者这时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一样,眼科医生通过检眼镜也看不到患者的眼底了,有些眼底病变就很难检查出来,只有等到做了白内障手术,换上了透明的人工晶体后,才能被查出来。如果手术后发现了眼底病变,可以根据病情继续治疗,提高视力。比如*斑水肿或变性,可能通过往眼内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但如果发现是*斑萎缩或者视神经萎缩等,目前就没有太有效的治疗手段了。那么患者一定会问:做了白内障手术还是看不清楚,那我手术是不是白做了?不是的,因为白内障严重到一定程度,正如树上的水果,长到最后会溃烂、脱落,白内障的晚期也容易出现晶状体脱位、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等疾病,到那时不仅仅是看不见,眼睛还会疼得受不了。所以,合并有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还是要在合适的时候积极的治疗,一是可以预防晶状体脱位、青光眼等并发症;二是手术后更容易观察眼底的病变,并及时针对性的采取治疗。
5、有的患者做了白内障手术后,还是看不清东西,一检查发现患者还有弱视,这怎么办?还能治好恢复视力吗?
弱视是因为视觉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好,导致的视力低下。一般来说,最好在学龄前治疗弱视,视力才有可能提高,成人后再治疗,基本没有效果。所以合并弱视的成年人,做白内障手术后也无法拥有很好的视力,但手术也并没有白做,能够防止白内障进一步的发展,预防晶状体脱落和青光眼。
6、有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得挺好,过一阵子就又看不清楚了,检查发现白内障复发了,白内障手术后都会复发吗?复发了还能治吗?治疗后还会再出现眼睛模糊的情况吗?
目前,白内障手术只是把混浊的晶体换掉,原来的晶状体外壳还在。手术后,随着时间推移,原来的外壳也会变得混浊,患者就又看不清东西了,这就是通常说的后囊膜混浊。后囊膜混浊发生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短短2~3周就出现了,有的好多年都没有。通常患者年龄越小,出现后囊膜混浊的概率越大,儿童白内障患者术后几乎百分之百会出现后囊膜混浊,所以在手术中可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前部玻璃体切割等)来预防,老年患者白内障术后三年内出现后囊膜混浊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四十。高度近视、糖尿病、合并眼部其它疾病如葡萄膜炎等时后囊膜混浊发生的时间会提前。得了后囊膜混浊不用太担心,大多数患者只需要在门诊做一个激光治疗就可以恢复视力。如果患者还合并了高度近视或者眼底病变,那么就需要住院再次手术,不过这个手术不是换晶体,而是在晶体外壳中央掏一个洞,让光线可以通过,这样手术后就又可以看得清了。儿童做了后囊膜混浊的手术后仍然有可能再长后囊膜混浊,一般成年人做完后囊膜混浊手术,基本不会再出现后发障的情况。但如果成年后囊膜混浊患者合并有葡萄膜炎,再次发生后囊膜混浊的几率会增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