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手术实操额底纵裂经鸡冠膜锁孔入路切除鞍区
TUhjnbcbe - 2021/5/3 23:44:00

最近很多医生朋友反馈说和“脑科前沿”失去了联系,不能按时收到文章,记得给“脑科前沿”星标置顶,这样就可以及时收到并查看“脑科前沿”文章啦!

精彩正文

三博脑科是国内率先倡导“

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以颅咽管瘤为主的鞍区肿瘤”单位之一。

在此基础上,又创新性的提出了“额底纵裂经鸡冠膜锁孔入路”。

额底纵裂经鸡冠膜锁孔入路要求

以更低的手术视角和更微创的手术暴露,以更加精准地接近突入三脑室内肿瘤。即在直视下处理病变、保护脑组织及周围重要结构。此术式已实施超百余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术者

首都医院儿童神经外科中心、神外七病区

吴斌教授、杨庆哲主任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岁11月,多饮多尿半年,间断呕吐伴头痛20天。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夜间小便2-4次,饮水较前增多,无其他不适。20天前出现进食后呕吐,间断出现,同时伴头痛,位于前额及颞部。10天前出现精神变差,嗜睡,自诉视野缺损,视物重影。外院头颅MRI显示: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及鞍上见不规则团块影,突入右侧海绵窦,大小18.9x13.5x23mm,增强显示明显不均匀强化,视交叉受压上抬。目前饮水多,进食少,尿多,体重近20天减轻7-8斤。

查体:体温正常,神清,粗测双眼视力下降,双眼颞侧视野缺损,余无明显异常。

血AFP:.98ng/ml(参考值:0-7),血β-HCG:64.28mIU/ml(参考值:0-3)。

术前CT

鞍内、鞍上、鞍旁可见占位病变,等密度,无明显钙化

术前MRI

肿瘤位于鞍内、鞍上、鞍旁,侵入海绵窦,右ICA被包绕,稍长T1,长T2,有小囊变,增强可见明显不均质强化。

诊断

本例患者为7岁11月女童,鞍区占位,包括鞍内、鞍上、鞍旁,主要的疾病包括:颅咽管瘤、生殖细胞肿瘤、视路胶质瘤等。

1、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儿童鞍区肿瘤,多数位于鞍上,可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多饮多尿、视力视野障碍、颅压高、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但以多饮多尿起病的少见。典型CT显示鞍区囊性或囊实性占位,儿童90%以上出现蛋壳样钙化。MRI显示T1、T2呈低、等或高信号,可出现混杂信号,增强时可见实性部分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壳样强化,囊液不强化。

2、生殖细胞肿瘤:当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时,常位于中线部位的鞍上和松果体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男性多见。女性以鞍上多见。除了良性畸胎瘤,所有颅内GCT均为恶性肿瘤,可经脑脊液播散或全身转移。

1)生殖细胞瘤:原始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生于性腺(男性称为睾丸精原细胞瘤,女性称为无性细胞瘤)或CNS,这些肿瘤的生存率远较非生殖细胞瘤好。

2)非生殖细胞瘤包括:胚胎性癌、绒毛膜癌、内胚窦瘤(卵*囊癌)、畸胎瘤(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

3)混合生殖细胞瘤:包含上述2-6种。

3、视路胶质瘤: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肿瘤可呈完全实性,或肿瘤实性大于50%、伴中央或周围小囊。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显著强化。此种表现常见于中线区如鞍区、第三脑室等。往往起于视神经、视交叉等,常以视力视野障碍为首发症状。

本例患者考虑生殖细胞肿瘤可能性大,且AFP显著升高,β-HCG升高,可能伴有内胚窦瘤,或胚胎性癌,或未成熟畸胎瘤等。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混合生殖细胞瘤。

术前视力视野

右眼1m数指,左眼0.8,右眼颞侧偏盲,伴鼻侧少部分缺损。左眼颞侧偏盲。

手术情况

本例患者采用冠切右额开颅额底纵裂经鸡冠膜锁孔入路。镜下全切肿瘤。

常规额底纵裂入路VS经鸡冠膜锁孔入路

术前、术后骨窗对比

箭头所示为鼻根(额骨与鼻骨交界部)

术后MRI

术后情况

右眼0.12,左眼1.0,右眼颞侧偏盲,左眼颞侧少许暗点。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改善。多饮多尿、呕吐及头痛症状均好转。术后顺利出院。

术后病理: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本文作者/胡业帅博士

本文转自:Neurosurgery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术实操额底纵裂经鸡冠膜锁孔入路切除鞍区